缘分和人生就是那么奇怪

今天在朋友圈里晚上发现一个人,在石景山盛景国际的江苏银行上班,天天发朋友圈推广产品,我一直以为当时学京剧的孩子的家长呢,今天晚上按标签分组呢,拉高中同学拉进来了,仔细看了下竟然是同学。

有的人已错过就是一辈子,同学毕业后说了一句再见,也许就再也不见了。

很多人是那么没存在感,记忆不深刻,现在对同学记忆很深的,要么关系很好的,要么当时一方面很特殊的,比如学习很好,体育很好,很帅很漂亮等等都能留下印象,其他的很容易连名字都记不起来。

看了下朋友圈,俩微信号三千多人了,翻翻大部分都能有印象,但是也许是一次沟通过的客户,也许是一场饭局认识的朋友,但都是擦肩而过,后续都没有联系了,就是曾经很熟悉的同学或同事,也大都是没有了来往。

这就是人生吧,很纠结,很伤感。

善待身边每一个人,因为,是他们成就了你的人生。

拨动心弦的,是知音;能撞击灵魂的,是爱意;能倾情投入的,是成长;能刻骨铭心的,是经历;能真诚相助的,是亲人;能一路相随的,是兄弟;能无怨无悔的,是父母;能不嫌不弃的,是子女;能诲人不倦的,是恩师;能嘘寒问暖的,是伴侣。恩人,给你帮助;他人,帮你清醒;友人,与你携手;亲人,伴你左右;贵人,使你添福;能人,治你毛病;小人,使你谨慎;爱人,给你力量;贤人,解你迷津;众人,助你成功。所以,多看看平时无暇顾及的亲朋好友,善待身边每一个人,因为,是他们成就了你的人生。

网络太多流氓

最近遇到2个网络流氓,被坑了一些精力,时间和金钱,为什么总有坏人呢,万幸的是这种流氓总归是少数,要是多了这社会就乱了。。

奉劝:

害人之心不可有

多做好事,为自己,为子孙积德!

忏悔三昧—脑场作业

简短的忏悔三昧——把透支的福报找回来的方法——瞬间具足无量劫善根福德
忏悔三昧,每天念三遍,不要小看
----------------
无论是过去,现在,或是未来。因身,口,意的造作,被我伤害过的(因缘)众生。
或因身,口,意的造作,所招感的诸多不顺和苦难
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我都愿意接受(业果法则)。并惭愧的忏悔
因为无明,因未闻四种真谛,无量劫来,我们彼此伤害,冤冤相报,枉受诸苦于六道中,无有出期。我们都希望解脱。
愿一切被我伤害过的众生,无精神的痛苦,无身体的痛苦,愿你们保持快乐。
愿一切与我有因缘的鬼道,非人众生,得闻佛法,投生善道,趋向解脱。
愿一切与我有因缘的人或非人众生,分享我善业的功德,并回答;善哉!善哉!善哉!
愿一切众生分享我的功德。
———————————————————————————
注:此忏悔方法不可思议,可把透支的福报补回来,内心趋向平静安乐,并很快积累善因。
真正修“忏悔三昧”,身后天魔都控制不住你们。天魔怎么样才能控制住众生?因为众生欠他的,他才可以控制,修“忏悔三昧”就等于不欠他们的了,所以天魔不能再控制。
大家要认真修《忏悔三昧》,不需要灌顶,只要是照着去念就行了,自然而然会得到好处。

李开复谈17个月癌症治疗:补修死亡学分

腾讯科技 雷建平 6月28日报道

在经历了17个月的痛苦癌症治疗后,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今年初回到创新工场,重新做起他熟悉的工作。在经受住人生这次重大生死考验后,顿悟的李开复这次真有很大不同。

在癌症降临之前,从微软到谷歌大中华区总裁,再到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的事业成就可谓一帆风顺。李开复还连续出了几本书,一直是大学生的创业导师,且是网络上的“大V”。

数十年来,尽管劳碌繁忙,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但李开复一直志得意满,毕竟自己想做的事多半都能实践,眼前还有无尽的前程,等待他去开拓。

但在52岁生日前不久,李开复却遭遇了人生重大生死考验——被医生宣判得第四期淋巴癌。

李开复的身体在其多年来的摧残后,发出最严正的抗议,要李开复正视它的存在;在毫无防备下,李开复战栗地感受到死神和自己离得那么近。

“在毫无防备下,我战栗地感受到死神和自己离得那么近;和癌细胞交手的诊治过程备受痛苦,让我仿佛从云端瞬间坠落,刹那间,不知身在何处,渺小且无助。”

光环笼罩,站在人生巅峰;而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李开复说,自己仿佛被禁闭在一间玻璃屋里,虽然可以看到、听到外面的世界,但那个活色生香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

在人生经历生死的时候,李开复说,感受最多的不是事业,不是多少工作没做完,而是发现这些年一直在外拼搏,陪伴自己的家人太少,最大的遗憾是,在母亲失忆之前尽孝太少。

最终,癌症的来袭终于让李开复放下热爱的工作,回到台湾接受治疗,被迫补修死亡学分。

也是这段经历,李开复意识到过去那么多年,太追求所谓的影响力,却忽略了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对家人、朋友的陪伴。也是这段时间,李开复更用心的跟母亲、姐姐们相处。

“让我的亲人、朋友知道我真心爱他们,是他们让我的生命充满了温暖和光辉。”李开复说,

要跟他们一起度过难忘的时光,让我们彼此的生命都记住在那个时刻里我们互放的光亮。

一位媒体朋友回忆起一段经历,有一天,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王肇辉打电话说:“晚上过来和开复一起吃个饭?”让这个朋友感觉很诧异,以为创新工场或李开复可能有大事发生。

这个朋友见到李开复后,心里依然有些紧张:创新工场是不是真有什么事?结果,李开复说,不要那么紧张,真的就是两个人吃个饭,见见面,大家顺便聊聊天。

原来,李开复原本计划出差去一个地方,临时活动取消,一个人住在香格里拉酒店,晚上就想找个朋友叙叙旧,正好发现这个朋友有空,大家前后聊了两个小时,拉拉家常,很轻松。

两个人吃饭过程中,旁边有个人认出是李开复,要求合影,李开复也很爽快的答应了。

李开复是这样的真诚,让这个朋友很受感动,这跟以前高高在上的形象完全不同。这个朋友突然意识到,李开复在北京其实有一个别墅,为何他不住别墅,而是住酒店?

李开复说,那个房子空空的,很冷清,回去也没人照顾。这个朋友想到,大病初愈,且年过半百还在为事业打拼的李开复一个人在北京打拼,很不容易,他也有孤独需要照顾的时候。

如同李开复在纪录片中说,感谢这些年母亲、妻子的理解。李开复几度落泪,这是这个中年男人的真情流露。所有这一切,也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生死,才能感受到这些生命中的光辉。

四十以后的醒悟,早看早醒悟

  四十以后才明白:朋友就像是水中的鱼,深水层和浅水层的鱼永远也不会走在一起;穷和富,官和民,草根和显贵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因为各自对人生的感悟不同,最关键是他们对待世界和自然的心不同。即使是富和富,官和官,显贵和显贵也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因为有利益,有分别,有取舍,有轻重,有顾虑,能分出三六九等,尘世利益纷争之心蒙蔽了真情,因此,也不会有真正的情义.

  四十以后才明白:青春年少让人艳羡,但成熟更显得韵味深长。 看待女人已不再只是喜欢青春美貌,更看重成熟、安详、自然和清澈;更看重女人的胸怀、大度、智慧和仁厚;更看重稳重成熟背后的内涵和偶尔的娇柔。

  四十以后才明白:要真诚感谢守候你一生的人,因为他是你一生的港湾;要微笑面对曾经恨过的人,因为他让你更加坚强;真诚感谢曾经爱过的人,因为他让你懂得了爱;要感谢背叛你的人,若不是他,你就不会懂得世界;对你曾偷偷喜欢的人,要真心祝他幸福,因为你喜欢他时也是希望他快乐;对值得信赖的人,要好好与他相处,一生中遇不到几个真诚的朋友或真正的知己。

  四十以后才明白:男人的情感不喜欢被女人所控制,尤其是不喜欢被功于心计的女人所控制,这不但丧失了自尊,同时也扭曲了灵魂。他们需要平和地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感情没有高低贵贱,更不需要控制和掌握,感情是自然的随心流动,刻意地控制和追求都不会有真情真义。尘世的真挚情感,需要心灵的默契,甚至也需要顺其自然的心灵交流。

  四十以后才明白:世间的事情既复杂又简单,你自己简单,世界就简单。活得潇洒、辉煌就要承受痛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或多面性,对和错有时候真难以说清,你自己喜欢的,很可能正是别人所厌恶和唾弃的。世界和自然不以你自己的意愿而发展或毁灭。

  四十以后才明白:幸福指数,完全取决于心态。成年累月的珍馐美味和觥筹交错,不一定带来心灵的舒畅,在应付和虚伪间,最终造成的也许是越来越空虚的心灵,踌躇满志和万念俱灰都是人生的悲剧,远不如平淡如水和肆意逍遥。

  四十以后才明白:在整个生命中,不必担心多几个异性知己,那是你人生跌宕的音符和精彩的华章。但对待异性知己,应该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贪婪,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苛求。把情感放置在自由的空间,宽待他人,就是宽待自己;宽待感情,就是宽待心灵。让彼此都不必承载感情的负累,让阳光和温暖始终照耀和抚慰人生的情分。

  四十以后才明白: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其实得到的并不是很多。闲暇时静静地想一想,活了几十年,到底有多少个真正靠得住的哥们和知己。别以自己所谓的地位,或者官职所能掌控的角度去看待和区分朋友,这些所谓的朋友也许是最不可靠的‘朋友’!除了工作,人还有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工作和职位不是人生的惟一。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也许想过之后,连一个知己都没有,心灵是何等地凄凉。应该常常反思自己,对待别人是真的好吗?宽容一些、大度一些、仁爱一些吧,真情换真情,这才是为人的根本。

  四十以后才明白:老婆或者是老公,早已看似平淡无奇,甚至难以忍受。但是岁月早已将彼此融合到一起。即使再艰难,再难以容忍,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在一起的时候也许不会珍惜,假如分别,就会发觉难舍难离。

  四十以后才明白:当初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溺爱,不但使我们本身成为一种负累,也使孩子迟迟挺不起生活的脊梁。小的时候,怕他们吃苦,怕他们受罪、怕他们风吹雨淋、怕他们......有太多的怕。待他们长大后,我们却仍然要为我们当初的怕担负深深地悲愁和痛楚,谁之过?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话一点都没错!

  四十以后才明白:我们谁也赢不了和时间的比赛,‘人生苦短’,不是一句空泛的话,对于四十多岁的人来说,感触颇多。平和淡然地面对一切,活出自我,活出自信,该想的就想,该做的就做,爱你自己,更要爱他人。不论何时何地,要特别珍惜缘分,不论是你生命的过客,还是长久的知己,都是一生精彩的回忆。‘人海中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这份情请你不要不在乎’!别等到无能为力的时候,才翻起终生的遗憾和悔恨的记忆。

中国第一位“硕士村官”杨本伦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村官之父:杨本伦

从“京官”到“村官”,从广州到河北再到山东,他不为“权”而活,不为“钱”而生,中国第一位“硕士村官”正在默默地向人们证实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

   18年前,在国家人事部任职的他,放弃国家人事部的优厚待遇,主动要求回山东农村老家沂源县石桥乡东北庄村当起了村党支部书记,成为新中国历史上首位拥有硕士学历的村支书。硕士村官一时名震大江南北,并就此写入历史。 

  在干了6年村支书后,由于种种原因他挂冠而去,转而从商。 

  18年后的今天,他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他,就是中国首位硕士村官杨本伦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杨本伦这18年走过的人生历程。

本伦的选择代表了一个方向

    1986年,杨本伦放了一颗 卫星。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的他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曲师考人大研究生他是第一人,印证了班主任的话: 或许鸡窝里能飞出金凤凰吧。

    1989年毕业后,杨本伦被分配到国家人事部考试录用司上班。杨本伦老家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石桥乡东北庄村,从农家 平步青云到中央部委工作,他成了父母的骄傲,村民家喻户晓。

    可是,1992年,杨本伦却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离开人事部到东北庄村当村官。他当初的想法是:在清闲的工作岗位上,总觉得无所事事,感觉体现不出人生的价值,内心苦闷。只有到最基层,才能锻炼自己,了解实际,了解社会。

    他的想法没人理解!父母流着泪说:你十多年的苦读难道就这样白费了吗?人事调动处处长最后挽留他说: 小杨啊,你现在说 后悔了,我把调动书一撕,你还是人事部的人。民政部一位副部长说: 你有这样的想法已经很了不起了,更不用说去做了。

不管别人怎么说,杨本伦毅然决然地带着热情回到了东北庄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一次视察人事部时了解到此事,当即批示:本伦的选择代表了一个方向。
 6年,埋头苦干。   

    从199210月至19984月,杨本伦在沂源县石桥乡东北庄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将近6年。这期间,他重新组建村领导班子、完善土地分配制度、建农贸市场、发展果林调整产业结构、贷款建立村办企业……

    每一件事情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都超出了他的想象。 

6年间,吃了多少苦,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经历了多少磨难,受了多少委屈,只有杨本伦自己知道。 

东北庄村地处沂蒙山区,是个偏远的山村,2500口人的村子非常贫穷。杨本伦脑子里有个宏观构思:当时的农村发展已经由大投入型向资源开发型发展,进行农业种植业调整,发展林果业,养殖业,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和道路,进行荒山治理,鼓励村民发展个体经济。    可就在将宏观思路变成现实的过程中,杨本伦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村民传统的思想是最大的障碍。在一次规划土地时,一位村民对着他嚷: 你挖自己的祖坟行,可你想动我家的祖坟门儿也没有!类似的冲突接连而来,杨本伦没想到在农村工作这么难。
    为刺激当地经济,杨本伦倡导发展个体,可在偏远山区一没人才二没资金,村民的市场意识薄弱,根本无法实现。后来,杨本伦付出巨大努力成立了几个小厂,但不久便无法经营下去。杨本伦号召村民发展林果经济,可林果业要在四五年后才见效益,村民却看不了那么远。
    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矛盾中,杨本伦感到困惑又痛苦。每年县里都让报村民人均收入,有人劝他虚报点,可杨本伦说: 老百姓没收入那么多,你报上去有什么用呢?
    1998年,县里调他离开东北庄村,到县委党校任副校长。春节刚过,杨本伦简单收拾了行李,悄然离开了村子,没有一个人送行。
    离开时,杨本伦有三件事没有 处理: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小尾寒羊的发展、理顺村班子。
    几年后,听说当时按他的号召发展林果业的村民,一年收入达到了四五万,杨本伦感到由衷地欣慰。

  尽管自己的“村官”之路并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但让杨本伦高兴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选择到农村任职锻炼。他认为,国家号召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是双赢之举,对农村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提升都有好处。
    “现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环境与我当时已经有很大不同,党政部门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帮带机制更加健全,相信大学生‘村官’能够在农村找到用武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说

去农村的选择是正确的

  虽然杨本伦在当村官期间屡屡受挫,最后不得不黯然离乡南下打工。但是至今,每每谈及当年辞掉京官村官的选择,他都认为是正确的。

  我当时希望在政治方面有所建树。” 杨本伦坦率地说,因为在中国人民大学上研究生时就是学的国际政治。

  1992 年,春天的故事红遍大江南北,中国正被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着,许多政府官员纷纷下海经商。28岁的杨本伦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我当时也在想:我究竟是想挣钱还是做事?” 杨本伦说,选择去农村当村官并不是冲动之举。

我觉得,要想在政治上真的有所建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基层的了解,二是对自身的磨炼。杨本伦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哲学,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向实践要结论而我们大部分人当时是直接从校门进入机关大门,实践方面的知识很缺乏。杨本伦说。

打工十年隐身他乡
    我身上有很多大学生普遍具备的 毛病,我们需要正视它。打工的经历让我知道,一个人骨髓里的东西不可以也不可能改变,它是一个人干事创业的动力。

     离开东北庄村后,杨本伦并没有到县委党校任职,他直接冲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这时是19984月,从此杨本伦从公众的眼中 消失了。
    此去深圳的原因自然是解决生存问题,杨本伦还想感受一些新鲜气息。一位同学对他说: 要想实现自身价值,还是去私营企业打拼,那里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杨本伦非常赞同,他先来到了一家做制服的私营企业,企业老板一听他是闻名全国的硕士村官,便请他做总经理助理。
    虽然名头很大,但就是一个普通打工者,这一点杨本伦非常明白。
    深入企业后,杨本伦突然发现自己的市场意识明显落后了。南方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效益,这本是市场经济的规则,可杨本伦却看不惯老板 急功近利的做法,总想去改变老板,结果可想而知。之后的几个月里,杨本伦又接二连三地换了几个企业。

    杨本伦在南方沿海城市摸爬滚打了一年以后,遇到了转机。

  19981117 日,《南方周末》一篇《硕士支书泪别乡土》的报道再次把杨本伦推上舆论前沿,许多人纷纷给杨本伦写信,其中几封信来自河北黄骅信誉楼商厦。

  河北黄骅信誉楼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百货零售业为主的股份制商业企业。就全国来说,它根本算不上是多大的企业,但是我觉得它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却是国内少有的。总经理张洪瑞也是一个干实事的人,所以我觉得它的潜力是巨大的。杨本伦说。

初到公司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公司以人为本。举个简单的例子,一般商场都是晚上八九点钟关门,信誉楼平时6点就关门。而且,每逢国家法定节日,往往是商场生意火爆的时候,信誉楼却给全体员工放假,商厦关门停业。杨本伦说,就凭这一点,中国很少有企业能做到。

实际上,有一件事感动了杨本伦:虽然是大企业老板,可信誉楼老总张洪瑞非常朴素,每天骑自行车上班,不像一些企业老板那样摆阔。这让杨本伦感受到,信誉楼在做事,是个有生机的企业,企业着重人文关怀的管理模式与南方只求竞争效益的管理截然不同。
    这和自己的人生准则不谋而合。

“我要从售货员干起”

  19993月底,漫天飞雪,杨本伦却感觉很温暖。

杨本伦带着行李来到了黄骅。在沧州下火车时,张洪瑞竟借了一辆桑塔纳轿车亲自到车站接他。

初来乍到,杨本伦对于零售业没有任何认识,他放下铺盖转到上海,到零售企业寻找感觉。一个月后回到信誉楼张洪瑞给他准备的岗位是总经理助理,并给出了比自己还高的月薪:1200元。杨本伦说:我跟你一样就行——800元。并且,他要求从售货员开始干起。于是,35岁的杨本伦成了信誉楼男装部的一名柜员

售货员柜组主任商品部经理楼层经理,他一步一步体验了一遍。3个月后,他才正式坐到了总经理助理的办公桌前。

1999年底,企业研究发展战略,很多人认为应多元化发展,比如建信誉楼饭店、信誉楼房产等。可杨本伦却提出:我们应该做自己熟悉的!
    张洪瑞采纳了杨本伦的意见,200110月,信誉楼第一家连锁店在青县落成,杨本伦任总经理,随后向淄博、莱芜等地迅速发展

2005年,杨本伦回到山东淄博,投资5000万元,在桓台成立了淄博信誉楼商业有限公司,这是河北黄骅信誉楼商贸有限公司在省外的第一家子公司。杨本伦淄博信誉楼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一晃到了2008年,杨本伦的事业发展非常顺利,可他是个不安现状的人,这时他对中国企业的股权模式产生了深深的思考:信誉楼推行的是一元化的岗位股,也就是说根据一个人的能力、贡献和职务授予股份,如果离开岗位,股份也随之结束,这样企业的股份永远掌握在有贡献的人手中。
    杨本伦想实践清华大学魏杰教授提出的二元化股份制,也就是在信誉楼岗位股的基础上,再加上一般企业的资金股,这样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杨本伦又做出一个重大决定:辞职创业!
创业伊始不屈汉子再创奇迹
    为实践一种股权模式而创业,这话用在别人身上显得堂而皇之,可在杨本伦身上却很真实,中国知识分子的较真促使他再次成为焦点。
    “如果换我,在信誉楼打一辈子工就行了,衣食住行样样无忧。放弃舒服的董事长职位而进行创业何必呢?你都40多岁了。面对朋友的疑问,杨本伦说: 这是我人生的最大选择,甚于当初回乡当村官。
    从2008年夏天开始,杨本伦利用工作之余考察了数十个县城,他的要求很苛刻:足够好的位置、足够大的场地、足够强的购买力等等。最终,他选择了平原县。这年128日,他和平原新世纪购物广场签订了合同,租赁1.2万平方米,成立信誉楼加盟店——平原成和商厦。
    和诸多创业者起步时一样,资金是摆在杨本伦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有创业想法时,很多朋友都表示投资入股,可真到落实时,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他们怀疑杨本伦的二元化模式能否把商场搞好。
    签订协议前一天晚上,还没有资金保证的杨本伦急了,他一晚上没睡,打了上百个电话筹集资金。资金基本落实时,天已放亮,杨本伦用凉水洗了把脸,走进了签字仪式现场。
    有了资金,还需要人才。杨本伦通过多年认识的朋友,招来40多名零售业高层次人才。杨本伦说: 他们能来,一是信誉楼的支持和我个人的影响力,再是新股份模式的影响力。之后,杨本伦又在平原本地招聘了800多个营业员。
    2009912日,平原成和商厦开业了。
    在商厦里,杨本伦作出了几个奇怪的规定:使用现金直接从厂家进货,确保最低进价,没有中间环节;所有员工都加入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员工工资与销售额没有关系,卖商品没有提成;整个商厦晚上7点关门,春节腊月29到正月初六不营业。
    杨本伦这样认为:员工卖多卖少和工资无关,避免了恶意推销行为,保证消费者能买到适用的商品;为员工入两险,让他们有归宿感,确保员工的稳定性;晚上早关门、春节不营业影响了商厦收入,但保证了员工的休息时间,使他们能精神百倍地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中,提供最好的服务。
    正是这种与一般商厦不同的经营模式,让杨本伦的商厦迅速成为平原县零售业的焦点和消费热点。
    10月的一天,一位顾客拿着一个馒头找到商厦食品部,原来营业员不留意卖给顾客的馒头上沾着一小片塑料袋。这事传到杨本伦耳朵里,他毫不留情地 批示:处罚该员工100元!
    一个馒头的故事由此在顾客中盛传。
    虽然成了商厦的老总,可杨本伦却朴素得让人难以置信:办公室只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很多员工都开着车上班,可他除了步行,就是打的,俨然一个普通百姓……

如果说杨本伦由京官村官再到打工仔是为了证明自己不为而活,那么从广州到河又回山东则是要证明自己不为而生。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了杨本伦心目中越来越明晰的目标。

事在人为 境由心造

    这幅对联出自四川青城山上清宫天师洞灵祖殿的一幅对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事在人为”,是指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正如俗话所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谓“命运”,并非完全与生俱来,无法改变。正如有人所说:那无法改变的是“命”,是个定数;可以改变的是“运”,是个变数。

人们往往以“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古话自勉勉人,岂不知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有志者并没有获得成功;其原因不是志向不当,就是行为有失。所以,仅靠立志还不够,还要具备相应的的素质与能力。而“事在人为”这句话,既包括了“有志”,也包括了正确确立志向,以及具备实现志向的素质与能力。

“境由心造”,是指应当主动营造心境。环境难以改变,心境却容易改变。心境犹如电视机,遥控器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固定在悲剧频道,就会沉浸在忧伤里;如果毅然更换频道,就会寻找到喜剧。正如一首通俗歌曲所唱的:“只要用心轻轻一想,幸福就充满你的心房。”

   人,最终生活在感觉之中;幸福生活,其实就是幸福感觉。不能仅凭一个人外在遭遇判断他是否幸福,如不转化为本人的内心体验便不成其为幸福,这就是佛家所说“福由心造”的道理。认为自己幸福的人,一定是幸福的;而世界上最苦命的人,其实就是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苦命的人”的那个人。